当前位置:法律服务网 > 法律资讯 > 外籍男子殴打的哥 成都警方:已经刑拘

外籍男子殴打的哥 成都警方:已经刑拘

2019-07-18 法律服务网 1548

【热门新闻】

近日,成都的哥因车费问题,被一名外籍男乘客打伤一事,经封面新闻追踪报道后,引发了广泛关注。

15日,打人外籍男乘客的友人来到医院,看望了被打的的哥杨师傅,称朋友的行为“让祖国为之蒙羞”,并透露朋友是一名老师,刚来成都1个多月,希望能获得杨师傅的谅解。

而同时,警方对该外籍男乘客的进一步调查一直在进行中。

7月16日,成都市郫都公安分局对此有了最新通报。当日,针对“成都老外殴打的哥”一事分局发布官方通报。

通报称,2019年7月8日凌晨,百草路附近发生一起外籍男子因纠纷殴打出租车驾驶员案件。案发后,公安分局高度重视,迅速开展调查。

7月15日,被害人杨某的损伤程度经司法鉴定为轻伤,郫都公安分局依法以涉嫌故意伤害罪对犯罪嫌疑人MARKO(男,30岁,塞尔维亚人)刑事拘留,目前该案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警方再次提示: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人,必须遵守中国法律,对违反中国法律的,将被依法追究违法当事人的行政、刑事法律责任;造成他人人身、财产损害的,还应承担民事责任。

(来源:封面新闻)

【相关事件】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化进程加快,来中国学习工作的外国人也越来越多。外国人在中国触犯法律的事件也屡见不鲜。

  9日,福州网友爆料,当地鼓楼区一名外国男子骑电动车违规载着一名女子被交警拦下后,不仅不配合调查还不断推搡交警暴力抗法。

10日,这段视频在微博上流传。

视频显示,外籍男子数次推搡交警,暴力抗法。有目击者告诉环球网记者,当时交警并未对该男子动手,也未辱骂。但外籍男子一直都很凶。看着非常让人生气。 

观察者网报道称,男子粗暴的行为引起周围民众集体愤怒,纷纷声援民警,10分钟后,增援警察赶到才将其制服。

福州公安通报称,该男子系福州某大学国际留学生。经批评教育,该男子认识到自身错误,并书面悔过。

目前,警方已对该男子的交通违法行为依法进行处罚,其所在学院已将该人带回加强教育。

此次事件在网络上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那么外国人在中国触犯法律应该如何处置?下面小律给大家科普一下。

【律师说法】

外国人在中国犯罪如何处理?

我们在处理外国人在中国违法犯罪所坚持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平等的法治原则。我国实行依法治国,既保护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人的人身自由和合法财产不受侵犯,又要求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必须遵守中国法律,不得危害中国国家安全、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破坏社会公共秩序。违反中国法律的,中国执法机关将依法处理,追究违法当事人的行政、刑事法律责任;造成他人人身、财产损害的,还应承担民事责任。

在刑事犯罪方面,我国《刑法》第6条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也使用本法。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6条第2款规定:“对于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犯罪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依照我国《刑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外国人在中国犯罪的,由市级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侦查,由该外国人入境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管辖审理。

我国《刑法》第35条规定:“对于犯罪外国人,可以独立适用或者附加适用驱逐出境。”凡是外国人在我国境内犯罪的,如果人民法院认为他继续居留我国将会对我国国家和人民利益产生危害,就可以(不是一律)适用驱逐出境,以消除其在我国境内再犯罪的可能性。附加判处驱逐出境的,必须在所判处的主刑执行完毕之后,再执行驱逐出境。人民法院一般是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并兼顾我国与其所属国之间的关系,以及国际斗争的形势等,综合考虑是否适用。

在行政违法方面,外国人可能出现的违法,主要有非法出入境、非法长期居留、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刀具、卖淫嫖娼、非法就业、交通肇事、非法集会游行示威等行为。根据我国现行法律,除了享有特权的外国人之外,一般的都按照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集会游行示威法》等进行行政处罚。

外国人在中国犯罪应该由哪个法院管辖?

一般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

第二十四条 刑事案件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如果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审判更为适宜的,可以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第二十五条 几个同级人民法院都有权管辖的案件,由最初受理的人民法院审判。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移送主要犯罪地的人民法院审判。

【小律提醒】

不论是哪国人,在中国境内就必须遵守中国的法律规定,“外国友人”的身份并不代表着拥有法律特权,公安司法机关也应该一视同仁。

 

其他法律资讯 更多>